中新网贵阳11月17日电 (应腾 周燕玲)记者11日从贵州省博物馆获悉,清代贵州文化名人乐嘉荃先生后人跨越重洋,将珍藏于美国的藏印、瓷器、书画、古籍、手稿等18件(套)家族旧藏文物,无偿捐赠给贵州省博物馆。
其中尤为珍贵的是一组藏印——印文“稼泉”“息园”等,与贵州省博物馆馆藏一级文物宋代写本《放光般若波罗蜜经卷》上的钤印完美契合。这一发现,如同解开了一把“历史密码锁”,构建起一条跨越千年的文物递藏链条,为研究贵州文化脉络,提供了独特而珍贵的实物佐证。
乐嘉荃是清末民初黔中著名的文人、收藏家。他既以诗词书法见长,又热衷文物收藏且精于鉴别。在诗词书法创作上,乐嘉荃著有《湘梦楼诗稿》《寿红轩诗稿》等20多卷诗词集。现收藏于贵州省博物馆的《乐嘉荃寿红轩日记》,记录了清末民初贵州的社会生活细节,是研究清末民初贵州社会的珍贵史料,具有重要的文献和学术价值。
“父亲生前嘱咐过,要把家里的旧藏捐给贵州省博物馆,现在这件事终于做成了。”乐嘉荃后人乐苹告诉记者,这些物件曾随家族漂泊海外,如今能回归故乡就是最好的归宿,“这些物件、文献在博物馆专业环境中妥善保存,不仅能让它们得到最好的保护,而且能通过系统的展示与研究,让贵州乡贤文化中蕴含的精神价值被更多人看见、感悟。”
“此次捐赠的文物与文献,为研究黔中地区社会变迁、文化传承提供珍贵的一手资料。”贵州省博物馆党委书记李强说,由私家秘藏转变为公共文化遗产,真正实现了从“秘不示人”到“众享共鉴”的升华,不仅填补了博物馆在相关领域的收藏空白,而且也让研究黔中地区社会变迁、文化传承有了珍贵的一手资料。
以乐嘉荃家族文物捐赠为契机,贵州省博物馆将系统部署乡贤文化的挖掘、整理与研究工作,通过挖掘本土杰出人物及其家族的文化贡献,打造“可感知、可传承、可传播”的乡贤文化展示与研究体系,让乡贤精神成为滋养当代贵州发展的重要文化力量。
贵州省博物馆同步推出专题纪念展《瑰宝重光——乐氏家族文物捐赠纪念展》,不仅是对捐赠行为的回应,更通过展览的形式,让公众更清晰地了解文化世家的精神谱系。观众可于11月17日前去贵州省博物馆非遗剧场走廊,围观这场跨越世纪的文化团圆,解锁贵州文脉的“隐藏剧情”。(完)
相关报道
最热文章排行查看排行详情
- 1第六届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揭晓 葛均波、詹启敏院士获“成就奖”32048
- 2浙江文化观察:“南宋四大家”为什么能齐聚杭州?26909
- 3共同谱写新时代中阿文明交流互鉴新篇章——习近平主席复信阿拉伯知名艺术家代表引发热烈反响25933
- 4“长江e+”航运公共服务平台发布20465
- 5董明珠、刘洋、孟晚舟等入选“2023中国品牌女性500强”19748
- 6首届“香港流行文化节”将举办约20项活动17287
- 7佛山暨大港澳子弟学校(筹)与石门中学签署联合培养计划14523
- 8佛山暨大港澳子弟学校(筹)与石门中学签署联合培养计划13011
- 9俄外长:美国试图破坏第二次俄非峰会12074
- 10废弃矿山变身千亩樱花园 锦绣太原以花为媒促文旅消费12045






